5月18日中午,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十八期青年学者讲坛于博望报告厅顺利举行,邀请王静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学术分享,三十多位学部师生参加,报告由付爱根教授主持。
(付爱根教授致开场词)
王静老师首先介绍了以中药为源泉进行创新药物研发时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简单介绍了药物模型法、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虚拟筛选法以及色谱技术四种常见的筛选目标成分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开发一种高效、高内在活性化合物的药物筛选方法迫在眉睫。
(王静老师作学术分享)
其次,王静老师介绍了一种将受体识别药物的高特异性与色谱技术高分离能力相结合的受体色谱模型,该技术是将药物的体内作用靶点(受体)固定于色谱填料表面制备固定化受体色谱固定相,进而建立受体色谱模型。当复杂样品注入该色谱模型时,与受体没有相互作用的成分很快会在流动相的作用下冲洗出来,而有特异性结合的成分会被识别并保留在色谱柱中,经过色谱洗脱,即可筛选得到特异性活性成分。由于受体色谱模型具有高特异性、高分离能力、高稳定性和高靶向性等优点,现已用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和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随后,王静老师介绍了受体色谱模型中受体的制备,固定相的制备过程,包括物理吸附、随意固定化法、定向固定化法等,并讲述了蛋白质固定化方法应具备特异性强、反应效率高、蛋白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
(同学们认真听讲)
最后,王静老师详细介绍了固定化α1A-肾上腺素受体色谱模型的建立以及其在药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提出该模型为其他中药活性成分的快速靶向筛选提供了借鉴。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王静老师展开了激烈的交流讨论,王老师逐一进行解答,大家对固定化α1A-肾上腺素受体色谱模型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今后的课题设计与实验实施具有启发作用,本次青年学者讲坛圆满结束。
(王静老师答疑解惑)
互动彩蛋
问:受体色谱模型与细胞膜色谱模型有什么不同?
答:细胞膜色谱是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提出并创建的,贺老师在细胞膜色谱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筛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课题组所建立的受体色谱模型则是在细胞膜色谱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由于这一模型是将药物的体内作用靶点,也就是受体固定在色谱填料表面,所以模型的特异性更强;此外,模型的稳定性更好,课题组先后发展了多种受体固定化方法,现已经不需要对目标受体进行分离纯化,大大降低了由于分离纯化所造成的活性损失,所以稳定性更好。
问:如何保持受体的活性?
答:在受体色谱模型中,保持固定化受体的生物活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课题组已经建立了位点特异性的目标受体一步捕获固定化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蛋白质繁杂的分离纯化所造成的活性损失,从细胞裂解液中直接捕获蛋白,使得受体的活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