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课
目录
实验课程简介
实验守则及要求
实验一 上皮组织
实验二 结缔组织
实验三 肌组织
实验四 神经组织
实验五 运动系统
实验六 消化系统
实验七 呼吸系统
实验八 心血管系统
实验九 泌尿系统
实验十 生殖系统
实验十一 免疫系统
实验十二 内分泌系统
前言
《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课程简介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把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习标本互相印证,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通过实习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作风及基本技术操作,逐步达到独立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切片观察的能力,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的水平。
实验守则及要求
一、 实验前:
1. 复习好理论知识,预习实习指导,以便充分利用实验时间,提高效率。
2. 先检查所使用的显微互动系统、显微镜和标本切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破损和缺失
二、 实验时:
1. 要爱护显微镜及标本,损坏者要求及时报告,并给以赔偿。
2. 固定座位,不得随意调动。实习桌少放物件,保持充分的工作空间。
三、 实验后:将组织学切片放回原处,显微镜调最低亮度关机,关闭电脑,并将实验室整理干净
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拿显微镜时,不能用手随便提起,应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保持镜身平正,轻拿轻放。
插上电源,打开显微镜开关,选择适当亮度。
观察时把低倍镜(10×接物镜)转到镜筒正下方,将切片至于载物台上,用标本移动器固定,一定要使盖玻片向上,并将要观察之组织对准载物台圆孔的中央,将载物台移到上限。
双眼观察,调节接目镜,逆时针转动粗调节器,直至物象清晰为止。切忌不能将载物台从下向上移动调焦。
使用高倍镜时(40×接物镜),当低倍镜调清晰后,直接将高倍镜转换过来,用细调节器略加调节就可观察。
显微镜观察完毕后,取下切片,将镜头叉开,镜筒降至最低位置,灯光亮度调至最低,关闭开关,拔出电源插头。
镜头有灰尘附着时,绝不能用口吹或是用手擦,应以擦镜纸轻拭之。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总之,要牢记观察显微镜切片标本的原则,载物台从上向下移动调焦,先用低倍镜观察标本全貌,选择典型,再用高倍镜观察重点微细结构。
实验一 上皮组织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单层扁平上皮
染色:硝酸银
观察:(表面观)
[低倍镜]细胞彼此之间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
[高倍镜]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缘着黑色,为相邻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
(二) 单层立方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 标本呈长方形,实质性器官。
[低倍镜]肾髓质有大量肾小管、集合管的切面,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找到圆形细胞核排列整齐、分界清楚的集合管上皮,转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管壁上皮细胞近似于立方形,胞质弱嗜酸性,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此种上皮还分布在何处?
(三) 单层柱状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切面为长条状,标本上一侧有指状突起的小肠腔面,在突起上还有更细小的突起叫绒毛。
[低倍镜]绒毛的表面均有一层柱状上皮被复。在柱状上皮之间可看到散在空泡状圆形结构(有的切面染成深蓝色)即为杯状细胞(腺细胞)。
[高倍镜]选择上皮排列整齐的部位进行观察。
1.柱状上皮细胞:排列成一层,胞质着粉红色。细胞游离面有一薄层,呈暗红色的纵纹样的膜状结构称为纹状缘。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为椭圆形,染成蓝紫色,可见核仁。
2.杯状细胞:散在于柱状细胞之间,如高脚酒杯形状,细胞顶端膨大,底部细窄。在顶部圆形部分染色浅(或深蓝色)似空泡状,这是因为杯形细胞产生的分泌颗粒,在制片过程中被溶解破坏所致。细胞核被挤压在基部,呈倒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深。
(四)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气管横断面呈椭圆形结构,被复腔面紫色薄层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低倍镜]在官腔之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游离面与基底面都很整齐,但核位置高低不一致,密集着深色。
[高倍镜]上皮细胞密集排列成层,界限不清,大都是柱状细胞,表面有一排细而整齐的纤毛,基底侧细胞核都属于其它类型细胞(梭形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核。由于这些核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显示几层排列的核,似乎是复层,实际上是单层上皮。
上皮细胞的基部与深层结缔组织相接处,有染成粉色均质膜状结构,成为基膜。
(五) 复层扁平上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食道的横断面,官腔面被覆有染色的上皮为复层扁平(鳞状)上皮。
[低倍镜]复层扁平上皮为多层细胞,各层细胞形态不一,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呈不规则的乳头状突起。伸入上皮组织,因此上皮的基底面凹凸不平。
[高倍镜]上皮表层细胞呈扁平形、核亦扁平。上皮依此命名。中间部分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角形、核圆。深层(基底)细胞呈单层矮柱状,核卵圆形,胞质中核外染色质多,故为深蓝色。
(六) 变移上皮
染色:HE
观察:
1.空虚时
[肉眼]标本呈矩形,腔面有着紫蓝色的薄层结构,为变移上皮所在处。
[低倍镜]上皮细胞较厚,约7~8层,表层细胞大,嗜酸性较强,基底面较平坦。
[高倍镜]细胞层数较多,表层细胞大,呈立方形,称盖细胞。盖细胞胞质丰富,核圆形,有的可见双核。 中间数层细胞呈多边形或倒梨形。基层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2.扩张时
[低倍镜] 上皮细胞较薄,约2~3层。
[高倍镜]细胞层数明显减少,细胞趋于扁圆,基本没有倒梨形、立方形等。
四、 思考题
1. 通过观察切片,总结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2. 比较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
五、 作业
绘制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图
实验二 结缔组织
一、 实验目的
熟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特点
掌握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弹性软骨的显微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疏松结缔组织装片
染色:整装铺片。活体注射胎盘蓝、伊红--醛品红染色。
本标本是观察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是细胞和细胞间质成分,以及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的形式。
观察:
[低倍镜]选择肠系膜较薄的地方,可见到许多纤维与深染的细胞。
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较多,染成粉红色伊红着色,较粗大,弯曲,有分支交织成网。
2.弹性纤维(黄纤维):较少染成紫色,醛品红着色,细而直,有分支吻合成网。
[高倍镜]继续观察纤维形态,然后观察下述细胞:
1.巨噬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多突,胞质染色浅,含有大小不等的呈蓝色台盘蓝颗粒,借以了解细胞形态,胞核未染,没显示出。
2.肥大细胞:圆或卵圆形,胞质中充满粗大紫色颗粒,分布均匀,大小相等。细胞核由于未着色而是一白色发亮区域或不能看到。
(二) 致密结缔组织
显微镜观察:大量胶原纤维密集平行排列,细胞较少,分布于纤维之间,呈扁平状,有突起。
(三) 脂肪组织
[低倍镜]脂肪组织被疏松结缔组织分割成许多小叶,小叶有成团的脂肪细胞。在制片过程中,由于细胞的脂滴被酒精溶解,故细胞呈空泡状。在结缔组织有血管、神经断面。
[高倍镜]脂肪细胞。
(四) 透明软骨
[肉眼]标本呈环形,其中可见淡篮色的“C”形结构,即透明软骨环。
[低倍镜]气管腔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外为结缔组织,其中含有腺体,再往外可见透明软骨环,包在软骨环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即为软骨膜(perichondrium),分、外两层,外层纤维多细胞少,内层则相反。
靠近软骨膜的软骨细胞(chondrocyte)较小,扁椭圆形,单个存在,靠近中央的变大、变圆,常成群分布称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软骨细胞生活状态充满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切片中,软骨细胞皱缩,周围的腔隙,即部分软骨陷窝。基质中的胶原原纤维,光镜下看不到,为什么?包在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呈强嗜碱性,即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
[高倍镜]软骨细胞、软骨囊、同源细胞群和软骨膜。
(五) 弹性软骨
[低倍镜]耳廓表面覆以皮肤,深面有染成长条状的弹性软骨。
[高倍镜]软骨细胞核和软骨基质未被染色。弹性纤维着深棕色,交织成网,分布于基质中。
(六) 纤维软骨
[低倍镜]可见大量排列的胶原纤维束;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排列在纤维束之间,基质弱嗜碱性。
[高倍镜]软骨细胞
(七) 人血涂片
染色:瑞氏染色(伊红-美兰)甲醇固定
观察:
[低倍镜]选择细胞均匀的地点,涂片上白细胞多被推向边缘。故观察时注意选择部位。
[高倍镜]分辨红细胞,各种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数量多,为小而圆的无核细胞,染成粉红色。在涂片上多为正面观,由于红细胞成双凹盘状,故细胞边缘染色比中央的深。
2.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种,占白细胞50-70%,胞质淡红色,有细而分布均匀的中性颗粒,染成粉紫色,核多分叶。可为杆状或2-5叶以三叶最多,染成紫色。
3.嗜酸性粒细胞:比嗜中性白细胞稍大,占0.5-3%,较难找。胞质呈粉红色,含有粗大而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红色。细胞核多为两叶。
4.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占0-1%,不易找到。胞质染成淡粉色,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嗜碱性颗粒,为深紫蓝色,充满胞质,常常遮盖胞核。胞核性状不规则或半月形,位细胞中央。
5.淋巴细胞:较多占20-30%,体积大小不等,以小淋巴细胞为多,其体积似红细胞,大淋巴细胞体积大。淋巴细胞胞核占胞体大部分,染色深,呈深紫色。胞质很少呈天蓝色围绕核的周围。
6.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数量较少占3-8%,核呈马蹄形成肾形,染色质较少,故核染色较浅而比较明亮。胞质为浅蓝灰色,含噬天青颗粒,分散分布较少。
7.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成群存在于红细胞之间。呈小的粉红色点状结构。
四、 思考题
1. 通过观察切片,比较三种软骨的组织学结构特点的异同
2. 如何在镜下区分三种有粒白细胞?
五、 作业
绘制四种血细胞。
实验三 肌组织
一、 实验目的
掌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骨骼肌
染色:H、E
观察:
[肉眼]:标本上长条形为骨骼肌纵切面,椭圆形为骨骼肌横切面。
[低倍镜]
1.纵切面:肌纤维呈长柱形,肌膜下有多个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蓝紫色,染色浅,核仁明显。
2.横切面:肌纤维聚合成束,肌束间为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肌束膜。
[高倍镜]
1.纵切面:在肌纤维中有肌原纤维为纵行排列的细丝。调节光线使视野稍暗后,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
2.横切面:肌纤维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不能见到横纹,肌原纤维呈小点状,染成粉红色,肌原纤维之间为胞质。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周边,可见多个紫色的圆形核。
(二)心肌
染色:H、E
观察:
[高倍镜]纵切面:纵行的心肌纤维彼此平行,有分支相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肌浆中肌原纤维纵行排列,其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肌纤维中央。使视野稍暗后,在心肌纤维每隔一定距离处,可见较深的阶梯样细线,为闰盘(板)。
(三)平滑肌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有两块组织,薄者为膨胀的膀胱,厚着为收缩状态的膀胱。染为红色处为膀胱壁的平滑肌。
[低倍镜]在移行上皮组织的下面,找到染成深红色的平滑肌组织。较附近的结缔组织为红。由于膀胱内平滑肌组织数层分布,各层平滑肌纤维排列方向不同,故可见肌纤维的纵横节面。
[高倍镜]
1.平滑肌纤维纵切面:呈长梭形、胞质染成粉红色。胞核长杆状,位于肌纤维中央。肌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
2.平滑肌纤维横切面: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有的肌纤维内可见蓝紫色细胞核的横断面。大多肌纤维只有粉红色的胞质。
四、 思考题
试比较三种肌组织光镜结构的异同
五、 作业
绘制骨骼肌、平滑肌的纵切面、横切面结构图。
实验四 神经组织
一、 实验目的
熟悉脊髓横切面的显微结构特点
熟悉有髓神经显微的显微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脊髓横切
染色:H、E
观察:
[肉眼]:脊髓横断面呈扁圆形,在脊髓中央可看到呈H形,染色较暗得的部分为灰质,其一端较宽为脊髓前角,即在此处找运动细胞。
[低倍镜]先找到前角,可见许多散在神经细胞为前角运动细胞,体积较大,选择其中的结构较完整的细胞用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前角运动细胞,为多极神经元,有的细胞可见数个突起,由于断面不同,突起多少不定,长短不一。
1.胞体:较大,呈多角形。胞核大而圆,居中,核染色浅,核仁一个大而明显,染成红色。
胞质中有散在蓝紫色不规则的小物块物质嗜碱性,称为尼氏体。在神经元周围,有许多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而胞质不显,是神经胶质细胞。
2.胞突:树突、轴突不易分清。树突量多内含尼氏体。轴突只有一个,自胞体伸出区域不含尼氏体叫轴丘,见到轴丘方能确定为轴突。轴突不含尼氏体。
(二) 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
染色:H、E
观察:
[肉眼]:长条形是神经的纵切面,圆形是神经横切面。
[低倍镜]:了解神经的组成,观察横切面。
1、神经外膜:包围在整个神经外面,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小血管和神经。
2、神经束膜:由许多神经纤维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称束膜。
[高倍镜]
横切:1、神经膜细胞:包在每条神经纤维外面,其胞质细窄,粉红色,胞核为圆形,染色较成纤维细胞核略浅。
2、髓鞘:神经膜内,粉色的网状结构。
3、轴突:位于神经纤维的中间,染成浅蓝紫色。
纵切:1、神经膜细胞:呈细线位于每条神经纤维的两侧,胞核为椭圆形,其狭窄为郎飞氏结。
2、髓鞘:神经膜内,粉色的网状结构。
3、轴突:位于神经纤维的中间,呈蓝紫色或空白状。
四、 思考题
1. 光镜下如何区分白质与灰质
2. 名词解释:Nissl body
实验五 运动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各主要关节的大体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关节结构模型、人骨架模型
三、 实验内容:
大体模型观察:
(一)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二)肘关节:
(1)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
(三)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
(四)膝关节:
(1)组成: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组成。
(2)半月板:内、外侧半月板。
(3)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
(五)颅骨
(1)区分:脑颅和面颅
(2)整体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六)人骨架:各部分重要骨性标志辨认
四、 思考题
1. 脊柱的外形
2. 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3. 关节的运动形式
实验六 消化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食管、胃底、回肠、肝、胰腺的显微结构特点
掌握消化系统的大体结构及分布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消化系统模型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食管
[肉眼]管腔不规则,管腔表面覆盖的偏紫色的一层为上皮,其外方色稍淡为黏膜下层,再向外红色的一层为肌层。
[低倍镜]自向外分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然后依次观察。
(1)黏膜层:①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注意基底面是否平坦。②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有淋巴组织、小血管及食管腺导管的切面,导管腔小,着色较深。固有层向外为③黏膜肌:为一层纵行的平滑肌,因此所见平滑肌纤维为横断面,此层较薄,染色较深。
(2)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染色浅淡,含许多腺体,即食管腺,主要是粘液性腺,有少量混合腺,食管腺是食管的重要特征性结构。
(3)肌层:有两层,大致排列为环、外纵,肌纤维类型因取材部位不同而异。两层肌之间有肌间神经丛。
(4)外膜:为纤维膜。
[高倍镜]重点观察黏膜下层的食管腺,腺泡为黏液性(胞核扁平,位细胞基底部,胞质着色浅)或混合性。注意观察肌层中肌纤维的类型,此段为食管的哪一段?
(二)胃底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本切片为一长条形的组织,一侧染蓝紫色为胃的黏膜层,其余染成粉红色的是胃壁其它几层。
[低倍镜]由腔面开始,注意腔面可能有出血和粘液,辨认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的界限,重点观察粘膜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厚、表面起伏不平。
上皮:为单层柱状,表面小窝形成胃小凹,有时可见与胃底腺相连。
固有层:于上皮的下方,此层充满胃底腺,在胃底腺之间为结缔组织。
粘膜肌层:为薄层的环形平滑肌。
2.粘膜下层:成于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
3.肌层:较厚,排列不规整,大致可分为三层,内斜中环,外纵走行。
4.浆膜层:较薄,位于肌层的外面,主要为疏松结缔组织,外表在有间皮(不完整)被复。
[高倍镜]主要观察黏膜层的各种结构。
粘膜层上皮及胃小凹的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核靠近基底部,顶部胞浆浅染。
胃底腺:管状腺,腺细胞主要分为:
(1)壁细胞(泌酸细胞):多分布在腺体的颈体部,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染红色,核居中央。
(2)主细胞(胃酸细胞):数量较多,多分布在腺体底部,细胞呈椎体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的基部,胞质染色较深,嗜碱性。胞质的顶部可见细小的酶原颗粒。
(3)颈粘液细胞:数量最少,散布在腺体的颈部,胞体呈低柱状或烧瓶状,核扁圆位于基部。
(三)小肠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本标本为长条形,一侧染色蓝紫色为腔面,其较大的三个突起为环形皱壁,其余较小的突起为小肠绒毛,这是粘膜层。另一侧染红色为肠壁的其他各层。
[低倍镜]:分辨肠壁的四层结构。
1.黏膜层:重点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小肠绒毛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腔面突起构成的指状结构,上皮向内凹陷形成小肠腺,开口在绒毛之间,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有时可见密集成团的淋巴小结,粘膜肌层很薄。
2.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
3.肌层:较厚,为平滑肌构成,分为两层,内环、外纵。由于本切片为小肠的纵断面,因此环行平滑肌为横断面,纵行肌层的平滑肌细胞为纵断面。
4.浆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所构成的一薄层。
[高倍镜]着重观察粘膜层的结构。
1.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纹状缘,核卵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侧。在柱状细胞间夹有杯状细胞,其胞质顶端浅染,核不规则,位于细胞的底部。
2.选择绒毛的纵断面观察:绒毛中轴是固有层,其中央可见乳糜管,毛细血管和少许分散的平滑肌细胞。
3.肠腺:分布在固有层中,为管状腺。腺上皮可见柱状细胞,少许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帕内特细胞)其腔面可见嗜酸性颗粒。
(四)肝
染色:H、E
观察:
[低倍镜]:
1.被膜:在凸出的一侧,由薄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2.肝小叶:小叶之间的界限不清。首先找出中央静脉,其管壁直接与肝细胞相接触,肝细胞排列成条索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排列。
3.汇管区:肝小叶之间结缔组织稍多之处,其中包括有小叶动、静脉和小叶间胆管,肝小叶四周的汇管区,即可作为划分肝小叶范围的界限。
4.小叶下静脉:在肝小叶一侧的结缔组织内,可见单独分布的较大的小静脉,其旁并无动脉和胆管并行。
[高倍镜]
1.中央静脉:由一层内皮细胞和薄层结缔组织所构成。它是肝小叶内呈放射状分布的肝血窦的总汇之处。
2.肝板:由1-2行肝细胞排列呈索条状。肝细胞为多边形,胞体大,核圆,位于中央,有时可见到双核的肝细胞。
3.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窦壁的内皮细胞核,染色深,血窦内可见到形状不规则的细胞,此为枯否氏细胞,有吞噬作用。
4.汇管区:注意区分三种管道的结构。
(1)小叶间静脉:腔大、壁薄。
(2)小叶间动脉:腔较小、壁厚,有少许平滑肌细胞。
(3)小叶间胆管:其管壁由单层立方状上皮组成。
(五)胰腺
染色:H、E
观察:
[肉眼]:形状不规则。可见被分为许多大小不等的小叶。
[低倍镜]:
1.被膜和小叶间隔为疏松结缔组织,很薄。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小叶之间形成小叶间隔,内有血管和小叶间导管。
2.小叶间导管:位于小叶间隔中,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
3.小叶:在小叶内布满不规则的浆液性腺泡,在腺泡之间可见有染色较浅,大小不等的细胞团,此即胰岛。
[高倍镜]重点区分内、外分泌部。
1.腺泡:为浆液性泡状结构,由单层锥体状细胞组成,核位于基部,圆形。细胞基底部嗜碱性,染色深紫色,细胞顶部染色成红色,充满细小的酶原颗粒。在腺泡内试找泡心细胞。
2.胰岛:胰岛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团索状。染色较浅,周围包有薄层结缔组织。胰岛细胞为多边形,界限不清,核圆,位于细胞的中央。在细胞团索内可见毛细血管。在本标本上不能区分A、B、D细胞。
大体模型观察:
(一) 胃
标本上观察胃的形态、分部、毗邻和组织结构。
(二) 肝
标本、模型上观察肝的位置、形态、分叶,重点观察脏面的结构,肝门的结构。
(三) 消化系统模型
消化管分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分十二指、空肠、回肠)、大肠(分盲肠- 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观察全消化系统概观模型及标本,分清上、下消化道。
四、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
2. 肝小叶
五、 作业
绘制肝小叶结构
实验七 呼吸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肺的显微及大体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肺模型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肺:
染色:H、E
观察:
[肉眼]:为一海绵样的组织,大部分为肺的呼吸部。其中有些较大的管腔,为肺内的支气管和血管的断面:肺泡很小,肉眼不能分辨。
[镜下]
1.被膜:在标本的一侧可见由一薄层胸腔脏层被覆,为结缔组织和间皮。
2.肺内支气管:先在低倍镜下寻找横切的肺内支气管,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由内向外逐层辨认管壁的各层结构。其同样具有的气管三层膜的构造,但管径和管壁已是更小,更薄。粘膜层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薄,而固有膜外的平滑肌束则变的较明显,粘膜下层的腺体减小,外膜里的软骨环已由环状变成不整形的软骨片。
3.终末细支气管:低倍镜观察时寻找管腔较小,腔面皱褶不平的管道,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此处上皮为单层柱状。小部分有纤毛,杯状细胞消失不见,固有膜外的环行平滑肌成层排列。腺体和软骨块也消失不见。
4.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胞囊和肺泡:低倍镜下为海绵组织,充满在肺导管之间的部分,然后有高倍镜依次观察。
(1)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基本保留细支气管的结构,但不完整,有少许肺泡的开口,上皮性质不一致,可依次为单层纤毛柱状,单层柱状,单层立方和单层扁平上皮,在上皮之外,尚有少量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围绕,有时可见到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相连通的情况。
(2)肺泡管:管腔不规整,较大而长,腔壁有许多肺泡开口,肺泡管的管壁即位于相邻肺泡之间结节性膨大的部分,由一小束平滑肌纤维和被覆在其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组成。
(3)肺泡囊:为数个肺胞共同开口的地方。
(4)肺泡:呈泡状,数量最多,开口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相邻的两个肺泡壁之间的组织组成肺泡隔,其内富于毛细血管网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大体模型观察:
(一) 肺
取出模型观察左、右肺的形态及其差别,辨认右肺斜裂、水平裂和左肺斜裂,右肺的上、中、下3叶和左肺的上、下2叶。
肺的内侧面观察肺门及肺根的各结构。
肺及支气管铸型标本上观察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
四、 思考题
1. 简述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
实验八 心血管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中等动静脉的显微结构特点
掌握心脏及主动脉的大体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心脏模型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中等动静脉:
染色:H、E
观察:
[肉眼]:此标本上有两个血管的横切面,腔小而圆,壁厚者是动脉;腔大、壁薄者是静脉。
(一)中等动脉:
[低倍镜]:管壁较厚,管腔较小而圆。由管腔面向外逐层观察,内膜最薄,其中内弹性膜染色红而亮,呈波纹状;中膜较厚主要为数层环行排列的平滑肌,外膜与中膜等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高倍镜]:
1.内膜:可分为三层。
(1)内皮: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核扁圆形,突向腔面,胞质不清。
(2)内皮下层:极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多数不明显。
(3)内弹性膜:为波纹状的薄膜,结构均匀,染色红而亮。
2.中膜:较厚,为多层环形平滑肌,纵切面的肌纤维之间为结缔组织,其间夹杂有弯曲状的弹性纤维,较细。
3.外膜:与中膜厚度相似,主要为结缔组织构成。在于中膜交界处,弹性纤维较多,构成数层不完整的外弹性膜,在外弹性膜之外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小血管(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
(二)中等静脉:
[低倍镜]
注意观察各层结构,并与中等动脉相比较。
1、内膜:内皮细胞与动脉同;内皮下层不清,无内弹性膜。
2、中膜:平滑肌不发达,排列较疏散,大部分为环形排列,平滑肌间的结缔组织较多。
3、外膜:最厚、与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相移行。
四、 思考题
1. 通过观察切片,总结中等动、静脉的主要区别
五、 作业
绘中等动脉组织结构图
实验九 泌尿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肾脏的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肾:
染色:H、E
观察:
[肉眼]:染色较深部分为肾皮质,染色较浅的髓质,呈锥体形。
[低倍镜]:
1.被膜:薄质,位于肾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2.皮质:注意辨认皮质迷路和髓放线。
(1)髓放线:为一束束纵行的管道切面,彼此平行排列。
(2)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有许多球形肾小体,在肾小体周围是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横切面。
3.髓质:位于皮质的深层,染色较淡,可见各种肾小管的不同断面。无肾小体的结构。
[高倍镜]
1.皮质迷路
(1)肾小体:位于皮质内,近似圆球形。
①血管球:位于肾小体的中央,为毛细血管或团状的结构。
②肾小囊:包绕在血管球之外,囊腔清晰易辨认,其壁层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在肾小体的外周。脏层附着在血管球上,不易辨认。
在肾小体附近,有时可见小动脉的切面,此为入球或出球微动脉。
(2)近段小管曲部:位于肾小体的周围,数量多,官腔小,大小不规则。其上皮细胞为锥体形,细胞界线不清,胞质嗜酸性较强,粉红色,核圆,数量较小,位于细胞的基底部,腔面有刷状缘,基底有纵纹。
(3)远端小管曲部:官腔较大,数量少,上皮细胞较小,为立方形,胞质嗜酸性较弱,粉红色较淡,核圆,数量较多,排列较密,相对偏于游离端。
2.髓质
(1)髓袢:可见近端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直部。
(2)集合管:管腔大而规则,细胞为立方或柱状,核居中央,细胞界限清楚易辨,胞质清明。
(3)乳头管:在靠近椎体乳头处、官腔大。构造与集合管相似,有时可见开口于乳头者。
四、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肾单位
2. 名词解释:滤过屏障
五、 作业
绘制肾单位
实验十 生殖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卵巢、子宫、睾丸的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子宫(增生期)
染色:H、E
[肉眼]:标本一侧有个小腔即子宫腔,其周围染成紫色为子宫膜,膜外侧红色部分是肌层,肌层表面是薄层外膜。
[低倍镜]:
分清子宫壁三层结构,然后重点观察子宫膜层。
⑴ 膜: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②固有层:浅层为功能层,其有较少的腺体的切面。深层为基底层,有子宫腺切面,着色深,腔空白。
⑵ 肌层:为平滑肌。大致可分为纵、中环、外纵三层
⑶ 外膜:为浆膜,由少量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 。
[高倍镜]:重点观察子宫膜。
上皮:为单层柱状,少数细胞表面有纤毛。
固有层:上皮向固有膜凹陷形成子宫腺。腺体直,腺腔小而规则。固有层致密,细胞较多,纤维较少,还可见血管的断面。
(二) 子宫(分泌期)
染色:H、E
观察:
[肉眼]:大部分红色为肌层,少部分蓝色为粘膜。
[低倍镜]
1.粘膜层---又称子宫内膜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其间可见许多细胞和各种断面的子宫腺。腺体呈弯曲状,腺体扩大,血管弯曲呈螺旋动脉。可见许多小动脉切面。
2.肌层:特别厚,平滑肌成束,肌束之间可见血管和结缔组织,由于肌束排列搅乱,不易区分三层结构。
3.外膜:为浆膜。(除子宫颈部为纤维膜外)
(三) 卵巢
染色:H、E
观察:
[肉眼]:外形如卵圆形,周边深染的大部分为皮质,髓质位于中央,空泡状的结构为卵泡,切片一侧染粉红色的为卵巢门。
[低倍镜](必要时可结合高倍镜)
1.被膜:卵巢最外面是单层扁平上皮。上皮下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一层白膜。
2.皮质:为各期发育的卵泡,及致密的结缔组织。依次观察各期的发育卵泡。
(1)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为数甚多,卵泡中央有一体积较大的初级卵母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少,核仁明显在卵细胞周围有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环绕。
(2)次级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增大,周围的卵泡细胞变成多层细胞排列不规则,只能见到核。
此期还可见:
透明带:在初级卵母细胞与卵细胞之间染成红色均质厚膜。
放射冠:为紧贴透明带一层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卵泡腔:出现在卵泡细胞之间,以后主见融合成一个大腔,内有卵泡液。
卵丘:为部分卵泡细胞及卵细胞被压向一侧呈丘状突向卵泡腔内的隆起。
卵泡腔周围的多层卵细胞称颗粒层细胞。
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逐渐密集形成卵泡膜,内层含较多梭形或多边形的膜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外层纤维较多,并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3)成熟卵泡: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其结构与次级卵泡晚期相似。此期卵泡腔更大,初级卵母细胞继续增大成熟。核呈空泡状,染色质少。核仁明显,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
(4)黄体排卵后,卵泡内陷形成实心细胞团,颗粒细胞和卵泡膜内层内膜细胞增大,分别变成颗粒黄体细胞和泡膜黄体细胞,外面仍有卵泡膜外层(结缔组织)构成的外膜包绕。
(四) 睾丸
染色:H、E
[肉眼]:大部分是睾丸的切面,小部分结构是附睾的切面。在其一端,可见小圆形的管,即输精管。
[低倍镜]睾丸最外一层染成粉红色的薄膜即是白膜。此膜在睾丸与附睾相邻部位增厚,成为睾丸纵隔,在其之间的裂隙,称睾丸网。
实质内许多各种断面生精小管,管的基部是粉红色的基膜。管壁内有大小不同的细胞。生精小管之间是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
[高倍镜]选择完好的生精小管,由外向内依次观察下列细胞。(根据细胞的位置,核大小、染色的程度来鉴别)
(一)生精细胞:
1.精原细胞:位于最外层,基膜上,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体积较小。核圆,着色深,染色质呈细粒状。
2.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的内侧,约2-3层,细胞体积大,核也大,因常处于分裂状态,故可见到粗大的染色体,交织排列。
3.次级精母细胞:位于初级精母细胞内侧,胞体较小,因存在时间短,很快分裂,故不易找到。
4.精子细胞:在精母细胞内侧,大都是靠近生精小管的官腔。有数层,细胞体积更小,呈圆或椭圆形,核圆,小。核内不见粗大的染色体,着色较深。
5.精子:位于腔面,然深蓝色为点状,尾部不易看清。
(二)支持细胞:位于生精细胞之间,形状不清,在切片中央只能见到细胞核,为不规则的三角形,染色浅,核仁明显。
睾丸间质为结缔组织充填于生精小管之间,在此可见间质细胞,大多成群排列,胞体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核大而圆多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少。
四、 思考题
1. 生精小管中,最不易看到的生精细胞是哪种?
2. 各时期卵泡的主要形态特征
五、 作业
绘制三种不同时期卵泡
实验十一 免疫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淋巴结的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淋巴结:
染色:H、E
观察:
[肉眼]:此淋巴结的断面为扁圆形,周围染色深的部分是皮质,中央色浅的部分是髓质。
[低倍镜]
1.被膜:为包绕在淋巴结表面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其深入实质,构成小梁。
2.皮质:其主要结构为淋巴小结,皮窦和小梁。每个淋巴小结是由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形成的团状结构,小结的中央染色较浅为生发中心,小结的周围染色较深。主要是密集的小淋巴细胞。
3.髓质:由淋巴索(髓索)淋巴组织为索条状排列、淋巴窦(髓突)和小梁构成。
[高倍镜]重点观察淋巴小结和髓质淋巴窦。
1.淋巴小结:生发中心主要是由网状细胞、和大、中淋巴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的核较大,染色浅,核仁明显。生发中心的周围小淋巴细胞密集,这些细胞的核小而圆,染色较深。
2.髓质淋巴窦:
(1)网状细胞:为星形多突样细胞,胞质染色为粉红色,核于细胞的中央,呈圆形,色较浅,有明星的核仁。构成淋巴窦窦壁。
(2)巨噬细胞: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染色较深,可有吞噬颗粒。
(3)淋巴细胞:细胞为圆形,核大而圆,胞浆少。多为小淋巴细胞。
四、 思考题
1. 总结淋巴液流经淋巴结的途径
实验十二 内分泌系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甲状腺、脑垂体的结构特点
二、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学切片
三、 实验内容:
组织学切片观察:
(一) 甲状腺
[肉眼]标本呈红染的团块状。
[低倍镜]器官表面为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伸入实质把甲状腺分为许多不明显的小叶,小叶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甲状腺滤泡,滤泡有胶质,滤泡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其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高倍镜]主要观察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1)滤泡大小不等,滤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有时也可由单层柱状或单层扁平上皮构成。中央为滤泡腔,腔有红色胶质,有时可出现不着色的空泡。
(2)滤泡旁细胞位于上皮细胞之间或滤泡旁的结缔组织中。胞体比滤泡上皮稍大,胞质染色浅,因而显得明亮,故又称亮细胞。
(二) 脑垂体
观察:
[肉眼]呈半圆形,大部分染色深,为远侧部,小部分染色浅的为神经部,两者之间为中间部。
[低倍镜]表面未见被膜。
1.远侧部:细胞呈团索状排列,细胞之间有结缔组织和血窦,可以观察到下列细胞。
(1)嗜酸性细胞:染成红色。
(2)嗜碱性细胞:染成蓝色。
(3)嫌色细胞,染色浅。
2.中间部:细胞排列成滤泡样,腔内有胶状物,也有一些细胞排列成团索样结构。
3.神经部:有许多无髓鞘神经纤维,垂体细胞和毛细血管。
[高倍镜]
1.远侧部:
(1)嗜酸性细胞:胞体较大,数目多,呈圆或卵圆形,核圆常偏向一侧,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
(2)嗜碱性细胞:胞体最大,较少,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
(3)嫌色细胞:胞体最小,数量最多,染色浅,界限不清楚。
2.神经部:由无髓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即垂体细胞组成,其间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垂体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的胞质有棕黄色的色素颗粒;另外还可见嗜酸性、大小不等的均质团块,为神经分泌物聚集而成,称赫令体(Herring body)。
四、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赫令体
五、 作业
绘制甲状腺的组织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