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正规外围买球平台
党建活动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活动 >> 正文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微宣讲——第五期《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22-12-17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和绿色发展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学科特色,全球十大正规外围买球平台“红色基因”党员宣讲团决定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微宣讲活动。本次宣讲采用微宣讲形式,每次15分钟左右,聚焦“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突出“小、实、活、精”特点,从一个小角度、一个小故事入手,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深入阐述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今天推出第五期。

主讲人介绍

牒欣怡 女 2022级中药学硕士

主讲原文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 牒欣怡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谈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多次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求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相比,增加了“多样性”,反映出我们党对自然世界及与之和谐共生的认识有了新境界。

大家知道吗,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所谓的生物多样性通常可以理解为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有机物,生物多样性的另一方面是指沙漠、森林、湿地、山区、湖泊、河流和农业景观等各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我们的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大量的物品和服务,正是各种生命形式之间的彼此相互作用以及同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所有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能够在这个星球生存。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物种正在以超过自然灭绝速度50100倍的速度消失,而且据预测,该速度还将极具加快,按照目前的态势,估计有34000种植物物种和5200种动物物种包括世界上八分之一的鸟类,正濒临灭绝。在个别物种的消失引起我们关注的同时,森林、湿地、珊瑚礁和其它生态系统的瓦解、退化和完全丧失,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严重的威胁。

此外,全球大气的变化,如臭氧损耗和气候变化,又给生物多样性增加了额外的压力,全球变暖已经改变物种的栖息地及其分布。科学家警告,如果发生很快的话,即使地球平均温度增加一度,也将把许多物种推向绝境,我们的粮食生产系统也会遭到严重的扰乱。

同时,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样对生态系统构成了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联合国气候小组2007年4月份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如果全球气温平均上升1.5至2.5摄氏度,那么目前已评估过的动植物中,可能将有20%到30%面临更大的威胁。3.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到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物种消失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总归要发生的,但是人类活动极大的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自6500万年前发生恐龙灭绝的自然灾害以来,现在我们正在制造最严重的物种灭绝危机。这种灭绝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对我们人类的幸福构成威胁,因为我们的幸福离不开粮食作物、药品和其他生物资源,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系统!

自然界的芸芸众生,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对我们来说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一个物种的存亡,同时还影响着与它相关的多个物种的生存,每消灭1种物种,就会有10种到30种依附于他的其他物种、昆虫及高等动物随后覆灭。

生命的织绵,环环相扣,丝丝相连,无论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乃至分解者,都是互惠互利,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相互稳定,正如歌德所言:“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每个生物都是自然生态链上的一环,一个物种消失,会让其他物种接二连三的灭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砍伐森林,将野生动物驱逐出其原有栖息地并使它们靠近人类居住区,从而食用野生动物,这些不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终将会增加疾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风险,最终自食恶果。随着人类活动继续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我们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传染病通过野生生物传染给人类。由于自然栖息地的丧失,野生动植物被迫迁移到以人类为主的环境中。许多物种适应了这种更加简化的生态系统环境,将其携带的病原体感染人类或其它的牲畜。在复杂的、没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中,病原体往往会被“稀释”。这种稀释作用可以降低合格宿主之间的相遇率。随着稀释效果的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加。气候变化也相应地加剧了这种情况。随着栖息地的丧失、气候区的变化,野生动植物迁徙到新的地方,它们与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其他物种接触并传染它们,而埃博拉病毒就是这种情况。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携带病毒的蝙蝠迁移到人类居住的地区,从而导致疫情的爆发。香港大学的袁国勇教授曾经说过:“我们都不应该吃野味,一定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和他们栖息的地方,因为它们和我们是同一个地球村里的居民。”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当野生生物一旦减少,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然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虽说人类是高级动物,是生态系统的主宰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捕杀其他动物,凡是宇宙间的生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不能以唯我独尊的心态试图征服自然,征服其他生物,而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来对待自然,尊重每一条生命,不仅因为它们有灵魂、有思想,更因为它们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是我们人类赖以合作的伙伴,而它也会与我们共同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旦我们危害到它们,那我们人类也终将自食恶果,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稳定性,人类也终将遭受反噬,被大自然所湮灭。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常常会减少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减少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物质和服务的能力,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动摇了生态系统,弱化了生态系统抵御洪水,旱灾和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及污染、气候改变等人为压力的能力,人类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抗御由于采伐森林加剧的洪水和暴风雨,这些损失被认为并将随着全球变暖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也在其他方面损害了人类。人类的文化特征深深地扎根于生态环境,植物和动物作为人类世界的一种符号,保留在旗帜、雕塑和其他形象中,以区分人类和人类社会。我们从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中汲取灵感,物种的丧失曾经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但物种灭绝的步伐由于人类活动而急剧地加速了。生态系统正在碎化或消失,无数的物种数量正在减少或已经灭绝,我们正在制造自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的自然灾难以来最大的灭绝危机,这种灭绝是不可逆转的,并且正降临在粮食作物、药品和其他生物资源上,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如果不明白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正在逐步地瓦解,那将是鲁莽的;把其他的生命推向灭绝的边缘是不道德的,也剥夺了当代人及其子孙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大系统,是由动植物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而我们身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理应保护自然,爱护野生动物,而不是捕杀它们换取自己片刻的满足。有了仁爱之心,人类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反之,如果我们还固执己见,不听规劝,将自然对我们的警告当作耳边风,继续食用野生动物,对自然没有一颗敬畏之心的话就很容易自我狂放,肆无忌惮,这样一来,自然的多元生态会被我们破坏,而我们自己也必将会自食恶果,走向灭亡。

同时,人类需要更好的管理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为了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不仅要防止进一步的土地退化,还必须抵制全球生态系统的退化。在有关新冠的许多讨论中,人们都指出:这场疫情过后,世界“将不再相同”。为了预防未来的流行疾病,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实际上,正是我们对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解为人类提供了成为生态圈合适管理者的能力。如果我们以合乎逻辑以及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全球的资源,大自然可以为我们当前的许多健康和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寻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防止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减少并改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来晚了,但还不算太晚。我们仍然可以恢复与自然的联系,并承担起管理全球自然资源的责任。

同学们,我们要明白,人类不仅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更是大自然的好伙伴,好朋友,所以我们更应该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不会被其所抛弃,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在此,我们共同呼吁,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一起为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大家一起来,才会有未来,让我们加油吧!

学习感悟

参加此次宣讲活动,加深了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我们人类的行为已经对大自然带来了如此严重的伤害,也让我体会到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人类并非大自然的主宰,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更不应该是片面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是应该与自然,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尊重生态系统,尊重自然,让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