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安全底线,健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教育引导师生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红色基因”党员宣讲团推出“美丽中国说”系列微宣讲,今天推送第一期《科技与生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主讲人介绍
杨宇帆 女 2022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主讲原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宣讲员杨宇帆,今天我宣讲的主题是--科技与生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礼记·王制》中写道:“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眺望历史的皑皑星河,生态文明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仅是我们的生存之源,也是我们的发展之本。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处处可见:共享单车被人们广泛使用,便利快捷,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又能锻炼身体;在大街上,地铁站口,处处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海报标语;新能源汽车也已经走进大众视野,被人们所青睐……这些举措使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节能增效,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技术难点也不断被攻克,推动了环境领域科学变革。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大气污染一直处于严峻态势,尤其是十年前的北京,当时的北京被雾霾笼罩。我们知道雾霾不仅会影响人类日常活动日常,其中含有的PM2.5作为环境致癌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可幸的是,为精准防控大气污染,科研人员在雾霾成因及其相关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经大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0%,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上升11.5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较2019年同期下降26.9%;O3平均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较2019年同期下降12.7%;PM10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7%;SO2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先进技术确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源源动力,是我们保护生态的“好帮手”。
我们都知道可可西里保护区是中国建成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可是,过去的可可西里难以实现传统通信网络,并因通信问题限制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而在2017年8月,索南达杰保护站正式开通卫星通信固定站,可可西里成为了中国四大无人区首个接入互联网的地区,全面实现内外互联互通,为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监测、环境监测、到访者识别、数据实时传输等提供更多便利及科技支撑。借助前沿科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智慧环保”时代。
提到生态,人们往往想到自然山水,其实作为人类主要生活空间的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的区域。城市生态建设是践行科学理念,开展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
揆诸当下,我国一些城市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威胁。相比传统城市强降雨易在路面汇集,造成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借助植物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构建来蓄水、净水,体现其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弹性”,在提升城市安全水平的同时助力人民群众建设更高品质、更智能的生活空间。
上海闵行区古美社区环保服务中心主任牛广成带领团队从事垃圾分类宣传、研究,深度开发垃圾分类器具、软件及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设计了具有人脸扫描,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垃圾桶等,成为了“环保达人”。不得不承认,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刻不容缓,经粗略统计,地球每年约有20亿吨的城市垃圾产生,剩余垃圾处理有两种:第一种,在传统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第二种,运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和供暖,并从炉渣中回收有价值的金属和矿物。据估计,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剩余垃圾被填埋,20%的垃圾进行能源化焚烧。每日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但是怎么能利用垃圾的剩余价值值得我们思考,焚烧垃圾发电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将垃圾能源化是城市生态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有效减少垃圾泛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能源紧缺矛盾。经过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中国在废弃物能源化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05年的1千万吨产能扩大到2019年1.7亿吨的能源转化。我国大气攻关、水专项、生态文明创建等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为重点区域水、气、土、固废等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和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添薪蓄力。
不可否认,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新时代领航人习近平说过,“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科技与生态文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也促进科技不断发展,再创佳绩。
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拥抱数字技术,创新探索,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拓展数字化应用,持续为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注入新动能!看春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观夏季草木繁盛,绿意盎然;视秋日波光粼粼,水草金黄;望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
科技赋能生态,拥抱绿色未来!我的宣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感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