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正规外围买球平台
团委工作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委工作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 | “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澄城中药材产业调研(三)
发布时间:2021-08-08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7月24日,一改往日的烈阳,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太阳,阵阵凉风也让人倍感舒适。就在这样一个凉爽的天气下,公司“药享健康”暑期三下乡小分队来到当地的农作物、中药材种植基地与村庄,开展了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


   

Part1 实地调研考察当地种植基地


   

   

首先,同学们来到了黄芩的种植基地。站在路边,极目望去,灰白的云层之下是旷远的田野。此时正是黄芩开花的季节,盛开的花簇在风中翻起了一层层紫色的“浪花”,同学们迎风而立,发丝飞舞,仿佛置身于浪漫电影的拍摄画面之中。和胜军总经理给同学们介绍了黄芩的生长情况,黄芩是三年才能采摘一次的药材,由于当前气候比较干燥,正适合黄芩种植,该地区生长出来的黄芩更有清热解毒、安神养颜的药效。也正因如此,澄城县被称为“黄芩之乡”。

随后,同学们前往桃子、巴旦木和柴胡的种植基地。当地的桃子正好处于采摘季节,我们在桃林中发现了几个刚刚成熟的桃子。它外形扁圆,入口甜软,十分可口。

参观完蟠桃和毛桃的种植基地后,同学们前往了巴旦木的种植基地。何胜军总经理给同学们介绍说这边的巴旦木种植都是通过嫁接来完成的,将巴旦木的枝条嫁接到桃树上。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发现桃树的树干上结有许多的桃胶,根据和胜军总经理介绍,桃胶中含有很多胶原蛋白,但是没有做过专业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检测,不知道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同学们采集了一袋树胶,希望回校之后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验室里做初步的实验研究。

巴旦木也正值采摘的季节,同学们也参与到当地农户的采摘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巴旦木的采摘。在巴旦木的果园里,同学们发现接近六旬的老人攀爬树枝或者蹬踩扶梯采摘果实,由于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和采摘在当地难以推行,每到这个时候这些果农就只能以人工的方式采摘果实。当地年轻的劳动力都前往到大城市,而村庄里的劳动力大多为老人。

      对于同学们的一些疑问,何胜军总经理说到,他规划在未来,无论是在种植还是在采摘方面,都会努力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此外,他要定期去村里举办交流会,对果农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胜军总经理还说到,他想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来提高销售数量,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来增加销售线路,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投入到这个行业,全力促进当地农产品发展,打造出一个更好的农产品品牌,帮助当地的果农们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Part2 深入村庄开展问卷调查


   

   

基地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深入当地村子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前往里庄村,对几个药材种植大户进行调研。同学们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中药材种植和采购的调研。调研中发现,有一个种植户已经形成了种植采购合作社,他们有成套的装置对收来的药材进行晾晒,分拣和售卖。同时,同学们也调查了村庄里个体种植户的种植情况,对李庄村的种植和采购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药农的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上,种植的药材以黄芩为主,还有少量的柴胡。种植规模最大的可达三百多亩,最小的也有三四十亩,每亩平均产量为800公斤。其中个体户多为生产型种植,合作社为加工型种植,个体户将药材粗加工后直接卖给市场。种植大户的年产值最高能过百万,小户也能卖几十万。但是在种植投资占比中,药材种子的成本相当高,当地有九成的土地种植着中药材,粮食作物占比很少。


     

在采访时,一位68岁的老人说到,这些年,种子成本很高,而且在持续增长,粮食的利润回报太低,所以就大面积地种植中药材,种植的粮食够自家食用就足够了。

同学们在调研村民们对国家脱贫政策满意度相关问题的时候,一位五十岁的叔叔笑着说:村子周围环境肯定是越来越好了,路也修好了,收入也变多了。村民们心里肯定是满意的,大家也不求能挣那么多的钱,只要到过年了看到银行里自己的钱变多就开心了。

通过多方的问卷调查,同学们发现当地的农民都很勤恳,不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也很单纯地想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幸福生活。同时也有着像郑军明总经理与和胜军总经理这样的成功创业者给当地农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不仅开拓了当地的特色中药材产业,也帮助当地村民们脱贫致富。

一天的实地调研充实而又紧凑,进入种植基地实地调研,同时,结合对当地农户的调研,让同学们对澄城县当地的药材种植和农产品种植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当地的脱贫成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像郑军明总经理与和胜军总经理这样的地方企业家坚守初心,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带动澄城县万千劳动人民共同奋斗!